Skip to content

Chapter 06-03 当心你的小团体

Updated: at 12:00 AM

当心你的小团体

如果你是刚刚毕业进入工作,那么首先要做的,就是快速融入新团队,即快速适应你的工作环境、同事关系等,这里最大的因素,就是你的人际交往能力了。然而,人际交往可是个大话题,相关书籍的都可以开个书店了。

因此,关于人际交往的基础理论,什么好好说话,什么跟任何人都聊得来等等,在这里就不展开了。感兴趣的朋友该早就已经看过许多类似的书籍,大体上都是储备话题、幽默感、勇气之类的内容。个人觉得,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来说指导意义不大,即使是梁静茹看完也未必有效果。所以本篇,我只想聊聊如何融入团队的问题。

刚刚毕业的同学,往往不是很重视融入团队的问题,也可能是根本没有这个意识。据我多年的经验和观察,这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独来独往,很少与人交流;
  2. 自己的小团体,比如入职培训的同学;
  3. 不喜欢参加团队活动,总是缺席。

假设我们的前提是真的想在当前的公司好好干,而不是来混几天日子,学点东西就走,那么问题就来了:对于你的融入困难,你的同事会怎么想?你的上级会怎么想?你(未来的)男/女朋友会怎么想?好吧,其实你只需要关注同事或上级的看法就好了。

那么,在同事或上级眼里,一般这种融入有困难的同学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:

  1. 过于内向,不敢与人交往;
  2. 性格独特,不愿接触其他同事;
  3. 只想跟小团体玩;
  4. 没打算长干,不需要融入;
  5. 团队活动太少,没什么融入的机会。

综合以上这些原因,从公司的角度来看,如果把你当成了不想好好干,那结局一定是比较悲惨的。从个人的角度看,你融入得不好就说明「人缘」比较差,那么当你自己想获得一些帮助或者推动某些事情时,就会遇到阻力。即使你的技术真得很厉害,也要『合群』才能更好地发展。因为在公司的环境里,独行侠和英雄主义是很难生存的。

那么,针对上述几种可能的原因,我们逐个来分析一下,看看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实施。

过于内向,不敢与人交往

对于天生内向的同学,想改变其性格确实是很难的,甚至有许多人已经因为这些原因被你甩在了身后。不过,神奇的大学教育还是会逼迫很多人克服这些障碍,比如许多课程需要同学到前面去讲解;外教课可能需要你面对全班开口说英文;至少,毕业答辩总是要自己亲自上的吧。还有面试,如果是那种半天憋不出一句话的同学,我想多半也通不过面试。

因此,我认为既然是能成功毕业进入职场的,基本的交流能力还是有的,只是天性使然,让你一直想逃避而已。这种逃避的心态,可能来源于某种不自信,也可能来源于害怕某种所谓的失败,用东北话来讲,就叫「脸皮儿薄」。

我小的时候就是这样,亲戚来我家,走的时候让我说声二姨再见,我都说不出口。直到父母逼得我要把自己憋哭,还是张不开嘴;跟我关系最好的堂哥,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叫过他哥,都是直呼其名。这在大人们看来,真是要窝囊死了。

甚至直到现在,我仍然有类似的习惯,即「万事不求人」。在商场里好不到厕所,死活不想问路,只是自己努力找。遇到问题,不想开口,只想自己寻找方案。不过这一点,可能是个优点,后面讲到“钻研精神”的时候,我会细说。

其实我想说的是,不存在灵丹妙药可以解决内向的『问题』,内向也不是坏事。像《国王的演讲》那样的故事,都够拍成电影了,说明克服语言和交流的障碍真的是很难。所以,对于内向的你,要尝试慢慢靠近人群,慢慢接受这种距离。工作环境中的容忍度是非常高的,尤其是作为新人。不懂、不明白,甚至哑口无言、呆若木鸡,都不会有人笑话你,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。

**行动方案:**工作交流中多挪动身子去同事的工位交流;早餐可以选择在茶水间吃,同桌的同事多少都会说上几句话;午饭没人带怎么办?帅到没朋友怎么办?——跟吃早餐的同事混熟,然后一起吃午餐~

性格独特,不愿接触其他同事

这里说的性格独特,可好可坏,但愿大家都是好的那一趴。在这个前提下,我们考虑可能是因为自觉高/低人一等,不愿与他人接触;或者感觉代沟太深,没有什么共同语言;或者我就想做那一只特立独行的 xxx。没关系,有些人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,甚至有的时候我也会这么认为。

但,在职场中,你需要知道这样表现所要付出的代价:同事不理解,被人当做不合群,冷漠,不近人情,甚至性格怪异,奇葩;上级不理解,晋升/加薪困难;酷到没朋友等。如果这些你都不 care,那么做你自己就可以了。

如果你在意这些影响,不想酷到没朋友,那么就应该想办法显得合群一点。面对面走过不打招呼?坐电梯不打招呼?厕所遇到不打招呼?甚至昂首挺胸装作没看见?这些我都干过!

中学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人,后来发现还有很多跟我一样的人,而且他们根本不自知,最后熟悉了才发现其实背后真正的原因竟然是:近视眼!许多同学因为近视眼看不清,而忽略了别人的眼神交流。因此,我在双眼只有 50 和 75 度的时候就戴上了眼镜(其实是觉得帅)… 有点扯远了,我的重点是,不要让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成为你社交的障碍,其他的,作为性格独特而自信的你来说,只是想不想做而已了。

**行动方案:**如有需要,请放下身段,不耻下问,主动接近同事,让同事知道你不是真的那么冷漠。

只想跟小团体玩

许多大公司都有很长的毕业生封闭培训,一方面确实达到了『洗脑』的效果,充分灌输了公司的思想和理念。另一方面,也让来自不同学校,即将去到各个部门的小同事们朝夕相处,关系十分融洽,甚至有些在培训之后的毕业典礼上求婚的。当然,同学们对于这种事情是特别喜闻乐见的,公司也不会反对,都会当做喜事大肆宣传。

然而,抛开求婚的不说,毕竟还是少数,我们只说大多数人。大多数人,除了 1,2 两种类型之外,在封闭培训之后,都会有几个玩得好的小伙伴。每天一起吃饭,一起上课,(可能)一起睡觉。而这种习惯会一直带到培训结束后进入工作岗位时,可能已经自带男/女朋友,或者每天都是那么三五个人一起吃饭玩耍,却很少接触真正的同组同事。

我也犯过类似的「错误」,当年刚刚进入腾讯的时候,和几个培训的同学玩得好,就每天中午一起吃饭。记得那时候在深圳的飞亚达大厦,有时候甚至去佳乐园排队买快餐回来,在飞亚达四楼的平台一起吃。后来,我当时的导师善意地提醒我,这样下去是不行滴,还是要尽量跟同事吃吃午饭,多多交流才行。于是乎,小团体慢慢淡化了,我们也慢慢成长了。

**行动方案:**在工作时间尽量不要有小团体,工作之外想怎么约怎么约。虽然,想让刚毕业的同学就很快融入老鸟的圈子确实有些困难,但也不是没有机会,比如经常一起玩王者农药。当然,决定输赢的可能就不止是游戏的技巧了。

没打算长干,不需要融入

如果你来到一个公司,就没打算长干,准备学点东西就走人,那还需不需要融入呢?当然需要!一来是同事关系融洽,有助于你更快速地成长;二来是,你的下一份工作很可能需要你这一份工作的口碑,如果运气好的话,也可能有同事直接帮你推荐工作。所以,不管以后有什么样的打算,多交些朋友,多积攒些人品,总是没错的。

**行动方案:**脚踏实地,仰望星空,做好眼前的工作,树立良好口碑,以后的路才会更宽。

团队活动太少,没什么融入的机会

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比较开放和活跃的,团建、下午茶、K歌、撸串等基本都是标配了。还有许多公司在新人到来之后,会有例行的破冰活动,其中尤以阿里系最为有名。专门的破冰活动也好,普通的团建也罢,形式不是很重要,重要的是效果。别看有些公司的破冰活动,貌似很难让人接受,但是经过了这一系列的「重口」活动之后,同事与同事之前确实显得熟络很多,甚至连打招呼都带着不可言说的谜之微笑。

那么,如果团队中的活动真的很少怎么办呢?没关系,如果你愿意,可以先跟领导沟通一下是否有这方面的预算,如果有,你可以自告奋勇作为团队的「文娱委员」来尝试组织一些活动;如果没有,也可以通过平时的聊天中,知道大家倾向于哪一类活动,可以组织能接受 AA 的同事一起。或者先发起一些比较平常的活动,比如看电影、登山等,这样的活动参与度会高很多,而且即使 AA 消费也是很容易被接受的。

然而,我曾经的窘境是,住得离公司太远。如果团队活动比较晚,可能就要打车回去,一趟一百多块。回去太晚洗洗涮涮之后第二天还要上班,就懒得折腾了。久而久之,许多活动干脆就不用带我了,反正问了我也不会去。所以,租房的问题可能是硬伤,如果能改变最好,改变不了就只能调整下心态了。而如果是你自己组织的活动,也可以尽量充分考虑一下有没有这种困难的同事,比如开始时间是否可以提早一点,地点是否可以折衷一点等等。

**行动方案:**你也是团队的一份子,发挥主人翁精神,自己发起活动。既可以锻炼组织协调能力,又可以服务同事积攒人品。

好了,上面说的这些呢都是一些普遍现象,每个人所在的行业不同,公司不同,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环境上的差异,以及人员的差异等等。人际交往是个技术活儿,有些理论虽然有用,但有些坑也只有自己踩过才能懂。

关于人际交往方面,在中学时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几本书,主要是《人性的弱点/优点》系列,还有刘墉的《我不是教你诈》系列。虽然现在基本已经不记得具体内容了,但是对于我当时的人际交往方面的情商形成,无疑是有帮助的。因此,我推荐大家去翻一翻这几本书。如果关于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想和我交流的,欢迎留言。 下一篇: Chapter 06-04 如何避免频繁改需求